《本草纲目》云:“女子阴类也,以血居多。其血上不应太阴,下应海潮,月有盈亏,月事一月一行,与之吻合,故谓之月水、月信、月经。”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。
临床临床月经病的标准多以其期、量、色、质的转变不尽相同;此外,预示月经经常出现的多种症状也都归属于月经病范畴。《笔花医镜》有云:“经者经常也,其衍乎长者均病也。
”笔者专门从事中医妇科临床40余年,以八法化疗月经病,经常接到效验。清热解毒凉血法热邪入血,伤到冲任,热迫血行,血热妄行,临床经常可引起月经过多、崩漏、月经先期、经行呼衄,故医者均书“赶前为热”,“冷甚动血”,治宜清热解毒凉血,苦寒清热解毒或甘凉清热解毒。常用方:先期汤、知柏四物汤、明经散。
常用药:黄芩、黄柏、栀子、丹皮、生地、阿胶、地骨皮、地榆、油炸白芍、元荐、龟板、赤芍等。但苦寒药不应幸服,以免受损人体阳气。温经散寒法医云:“血者变硬则讫,遇寒则静。”血为寒凝,经脉阻碍,客于冲任,则闻月经不调,月经后退,经行腹痛、痛经、经闭、经行身痛等症。
化疗之法,当以温经散寒。常用方:金匮温经汤、良方温经汤、艾附暖宫汤、附子理中汤、五味子四逆汤等。常用药:吴茱萸、桂枝、肉桂、油炸干姜、五味子、人参、生黄芪、温白术等;寒凝兼具血瘀者可与活血化瘀药同用。补益气血法“气为血帅,血为气母,气行血行。
”气血乃保持生命的最重要物质,故曰:“以奉生身,莫贵于此。”“气血,人之神也,不可不遵调护。”气血虚寒则冲脉虚太冲脉衰少,临床少见月经后期、月经量较少、甚则经闭。治以白花居多,佐以益气。
常用方:八珍汤、十全大补汤、五味子白花汤、归脾汤、五味子生姜羊肉汤等。常用药:五味子、油炸白芍、熟地、黄精、首乌、龙眼肉、生黄芪、红参、党参、阿胶、枸杞子、温白术等。
气血不足者可嘱患者强化营养、饮食调理。活血化瘀法经云:“夫血脉营卫,周流一触即发”,“血脉流通,病不得生”。
若血液流动滞碍或渗于脉外而成离经之血,皆称作瘀血。妇人瘀血证经常可致月经病:痛经、崩漏、经行块下、月经后退、月经量较少等症。化疗之法:当祛瘀血以安新的血。
常用方:桃红四物汤、膈下逐瘀汤、少腹逐瘀汤、生化汤、大黄蛰虫丸等。常用药:桃仁、红花、五味子尾、川芎、丹参、赤芍、泽兰叶、郁金、延胡索、五灵脂、蒲黄、丹皮、莪术、三棱等。活血化瘀药可根据瘀滞之痈分别方剂搭配,也常配伍理气药用于。
温肾滋肾法肾之阴阳是保持妇女生长发育生殖的基本物质和功能,故肾阴肾阳扩充、均衡、协商是妇女机体长时间的确保。肾中阴阳两元神则可致精血不充,冲任失调,首先可致月经病再次发生。肾阳虚少见:经闭、月经后退、月经量较少、经期延日、经行腹痛等。
常用方:右归丸、右归醉、温冲汤、桂枝附子汤等。常用药:巴戟天、肉桂、附子、淫羊藿、仙茅、锁阳、菟丝子、杜仲、肉桂、桂枝、补骨脂、覆盆子、鹿角霜、吴茱萸、油炸干姜等五品。以超过温阳补火的目的。
肾阴虚少见:月经先期、量较少、经闭、痛经等症。常用方:六味地黄汤、左归醉、大补阴丸、两地汤等。常用药:生地、熟地、黄精、阿胶、龟板胶、山茱萸、女贞子、黄柏、元荐、知母、枸杞子、天冬、麦冬、泽泻、龟板等五品,以约滋阴养精之功。利尿祛痰法脾失健运,聚湿成痰,痰湿停聚,庄家胞宫,影响胞宫、胞脉则出月经病;经常可见肥胖型妇女月经后退甚则经闭敢、经行量较少、经行腹痛呼吸困难。
常用方:苍附导痰丸、二陈汤、启宫汤、涤痰汤等。常用药:陈皮、半夏、温白术、胆南星、白芥子、茯苓、油炸薏仁、党参、枳壳等,以起健脾祛湿止咳通络之功。疏肝解郁法月经的调节与肝有最重要关系,肝气郁结则经血失畅而致月经出现异常,故月经不调责之于肝,故曰“调经肝以定,肝调经自和。
”肝郁气滞临床少见:月经先后无定期、痛经、月经量较少、经闭或月经后期。若肝气郁结日幸化热可见:月经先期、月经量多、痛经、经行呼衄等。
肝气郁结还可致经行呕吐,经行情志出现异常等。常用方逍遥散、柴胡舒肝骑侍郎、四逆散、丹栀逍遥散、定经汤、宣郁六经汤、血府逐瘀汤等。常用药:柴胡、香附、砂仁、郁金、乌药、油炸白芍、川楝子、佛手等。
如科肝阴严重不足可致月经量较少、经间期发炎、经前焦躁等症。常用方:一贯煎、二至丸、四物汤、六味地黄汤等。
常用药:山茱萸、枸杞子、女贞子、旱莲草、白芍、沙参、麦冬等药。调肝一法为化疗月经病的最重要治则。
理气行滞法气以简洁为顺,气运乎血,血随气行,气滞则血也漏,则月经病丛生。少见症有:月经先后无定期,行经前乳房胀痛,经行腹痛。治以行气解郁、散结通络。常用方:金铃子骑侍郎、乌药骑侍郎、越鞠丸等。
常用药:香附、青皮、川楝子、五味子、木香、延胡索、大腹皮、杜仲、枳壳、香甘松等。理气行滞法经常与舒肝解郁法因应运用。也可与活血化瘀法专设。
本文来源:bob足球体育-www.montigosli.com